大家好,我是彭滢,就读于遂宁工程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。我没有耀眼的学历,也没有过人的天赋,但我始终坚信:人生不应被定义,梦想不应因起点低而止步。正是这份不甘平庸的信念,激励我踏上自考之路,选择了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。

报考汉语言文学自考,源于一场“蓄谋已久”的热爱。高考时,心仪专业未能如愿录取。入学前,我就了解到专科期间可自考本科提升学历,萌生了报名的想法。大学里,面对专升本、专业课与考证等多重压力,曾为时间分配焦虑。幸得家人无条件支持,我坚定踏上自考之路,开启“双线并行”学习。当同学酣战游戏、室友沉入梦乡,我埋首苦读、挑灯背书。高压下,虽然也曾质疑自己的选择,担心浪费时间、技术不够精深,且IT行业重实操与汉语言关联不大,困惑软件与文学跨度大难以兼顾,但深知热爱足以抵御艰难,毅然报名,义无反顾踏上征程。
为平衡专科课程与自考学习,我制定了“碎片化+系统化”的学习计划:每天早晨用半小时背诵选择题,课间背知识点,午休用APP刷题巩固考点,晚上专注攻克难点。针对汉语言文学,我总结出“三轮复习法”:第一轮通读教材、梳理框架;第二轮结合真题、标注高频考点,重点突破;第三轮模拟考试、查漏补缺。同时,我发挥软件技术优势,借助思维导图整理文学流派脉络,让背诵变得高效有序。遇到难题时,我会加入学习社群,与同伴交流心得,深化理解,仿佛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作战。
这段旅程中,无数温暖的力量支撑我前行。每完成计划内的学习,自考群的伙伴们互相监督打卡、分享资料,在迷茫时彼此鼓励,这份陪伴弥足珍贵。最感谢我的父母,他们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支持,更在我备考压力大时,给予包容与安慰,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。
我计划通过自考后继续深造,致力于将软件技术与汉语言文学深度融合。希望未来能投身数字人文、古籍数字化或文化类APP开发,用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播,让更多人领略文字的魅力。
自考之路,有艰辛也有收获。它不仅弥补了学业遗憾,更锻造了我的自律与韧性。我深知,每一份成绩背后,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。愿所有自考人在追梦路上步履不停,终抵远方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!



